浅议太极拳的练养相兼 - 武术交流 - 浙江省武术协会
首页  > 武术交流

武术交流

SERVICE

浅议太极拳的练养相兼

2012-09-19

太极拳是一种需终身修炼的拳术,艺无止境,健身防身是其功效,促进身心健康、开发人体潜能、益寿延年是其目的,不能固步自封,停留在某个层次上。
下面我就结合这些年练习太极拳书本知识、老师经验传授和个人体会,供太极拳爱好者参考与指正。
习拳练功须知会练会养。不会练就不会养,不会养就不会长;不会练就会伤,不养也会伤。比如,同样在练太极拳,有的能事半功倍,功夫长进快;有的却事倍功半,功夫长得慢。究其原因,会练不会练,会养不会养或者说方法正确与否是关键。
首先,练拳须明理。要在太极阴阳之理的指导下进行练习,自然顺势,自然运化,自然得机,自然会道,自然积累,自然升华,量力而行,循序渐进,勿忘勿助,若有若无,不急不躁。似有意似无意,有意无意是真意;似有心似无心,无心成化自成功。不能反自然之道而行,不能固执不通而为,不能自以为是而是。不能求速,欲速则不达;不能强为,以致出乎规矩,反受其害。
其中尤以“心神虚静”、“静心慢练”为主要。心不静则太极不太和,神不宁则阴阳不调和,不仅于功无补,而且于身有损。静心慢练,平心静练,合乎自然之道。能静练,能慢练,就是会练。静练慢练要贯穿到整个套路练习和单式练习之中,包括器械练习和推手练习。甚至行、立、坐、卧亦不离这个,就能时时在练,处处在练,可收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会练除了慢练、静练之外,还表现在:每天开始练拳时,头两遍拳能随意练、放松练,无心练、无意练,既不重外形,亦不求内里。在自然之中,把身体内外各部位都活动开了、匀顺了,使心神渐渐平定安宁了,再正式开始练拳。如是,其妙处日后自现。
太极拳是身心运动,不是身心劳动。不能劳心、劳神、劳身、劳形。在静中求动、动中求静之中,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,消除疲劳。因此要似无似有地练,好想在休息一样,在无形中感而遂通。
开始练拳之前要静心默立几分钟,练一遍后仍要静心默立几分钟,再练第二遍,每一遍拳后都要如此。真正做到静中求动,动中有静。
每一遍拳后都要做收式,且收式不少于三次。遍遍如是。可将因行气走架时扩散的气场,收回到丹田,越收越多,越聚越满,可收事半功倍之效。
对初习者来讲,待一套拳的动作纯熟、协调、连贯以后,拳架动作应当尽可能的开展、舒顺、大方,螺旋缠丝圈越大越好,然后在大开大合之中,使圈大而连、大而圆,逐渐圆活饱满,无有凹凸,无有缺陷,无有断续。久之,神气自能圆满无亏,一气贯通周身内外。
习练时,架子的高低因人而异,因功而异,顺其自然。一般来说,拳架有高、中、低三种。低架是基础架,初级阶段以低架为主,以练腰腿功为主;随着功夫的提高,架子自然由低而中而高,高架是活架,至此,高低皆应。对初期阶段的年轻人来说,架子可适当低些;对初期的中、老年人来说,架子不宜偏低,以中、高架为宜。不论架高架低,都要符合太极拳规矩,无过不及,上下相随,一气贯穿,五弓齐备,节节贯通,圆转如神,不可强为。低者,裆部臀部不低于膝部,膝尖不过脚尖。
会练须会养,练中有养,养在练中,水乳交融。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,始终贯穿着“养”的理念,而且“养”的作用明显。先说养气,《十三势歌》中有“若言体用何为难,意气君来骨肉臣”之句,说明意气在太极拳中重要的主导作用。太极拳套路一起势从开步站立到二臂缓缓上抬,气息贯穿始终,凝神静气,杂念俱消,心灵澄澈,气血畅达。太极拳经云:“以心行气,务使沉着,乃能收敛入骨;以气运心,务命顺遂,乃能便利从心。”即指以意念为主导,引动内气,催动外形,内外结合。在气息的导引下,身体开合折叠升降,五脏六腑得到按摩,真气充盈,浊气渲泄;提肛敛臀,百会上领,气沉丹田,脊柱得以拉伸拔长,任督二脉了无障碍,身体得之以养。所以在习练太极拳的过程,各项要领必须做到,因为这不仅是形全身正,而是使以上各项顺利完成,达到健身即“养”的目标。
中医有“真气之所过,周身三百六十五关节”之说,指全身关节得以放松,尤以肘、腋、胯等关节为要,沉肩坠肘,疏渲心肺浊气;松肩虚腋肝胆畅达;圆裆松胯,则运化得力,健脾养胃;而双膝微曲、腘窝放松,“委中穴”打开,经络通顺,健腰强肾。凡此种种皆是在习练太极拳时的动作要求,又是通过“练”的要求达到“养”的目的,要用心体会。
十年练功,十年养气。气以直养而无害,久久养之即为浩然正气。养血者,人之二仪,吸天阳以养气,吸地阴以养血,气为主而血为配,“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;有形之血不能速生,无形之气则当早固”。气化则物生,气盛则物壮,气正则物和。所以气之当养也,精足气则足。静心安身清心寡欲,顾命惜身,固精保精养精,精气虽满而不泄,练精化气,还原于身是谓养精。气足神不衰,神入身则长生,念止则神来,念动则神去;心静则神宁,静心能养神。所以,练太极者,心要静,静养神,静养气,静养精,性命双修。
本人认为,其实性命双修亦即“练”“养”结合,因为“修性”是指修炼灵性智慧,内功修为,从心性方面着手,亦即是“养”;而“修命”是指进行体育锻炼,从身体、生命、气血入手,是为“练”。性命双修,练养相兼,强身健体,延年益寿,此乃练太极拳的崇高目标的境界。
不会练即不会养,不养即伤。慢练为养,快练为伤;静练为养,急练为伤。所谓伤者即伤气、伤神、伤心、伤肾、伤形。古人云:“怒者偏伤气,思多太伤神,神疲精渐蔽,形弱病相萦”;又云:“失之则内闭九窍,外壅肌肉,卫气解散,此为自伤,气之削也”。若肾水不足,强以心火燥之,则水枯精衰;若内气不足,任意疾发速放,则元气受损;神气不足,过于纵跳震动,则元神散乱。此自伤,对于习拳练功者来说,尤要注意避免。
因此,习练者要静心慢练,平心静练,顺其自然,丝毫不得强为。会练会养,则功能大进,延年益寿。 

信息来源:金华 朱琳

全国服务热线:

0571-85060395

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体育场路212号省体育局大楼

邮编:310004